2011/10/22 16:10:00 浏览:804 来源:杭州家教网
中学语文界曾经有人提倡概念化作文,就是把作文设定为若干种模式,认为用这些模式可以套作各种材料、各种话题。并且声称,只要按照模式写,高考时就可以得高分。受此影响,高考作文模式化倾向相当突出,如同丰子凯先生的漫画《教育》所讽刺的那样:一个泥瓦匠坐在一条长凳的一端,另一端放着一个做泥人的模子,长凳的左边是一团泥,右边是做好的一模一样的泥人。这种千人一面的高考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当然谈不上有个性。读这样的文章,我强烈感觉到,中学作文教学再也不能受概念化作文理念的束缚了,应当迅速转到人性化作文的理念上去。
所谓人性化作文,就是基于人性。反映人性的作文。人性化作文,一定是反映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时又是一种生活化作文,因为按照这种理念去作文,必然要基于生活、反映生活。
为什么要提倡人性化作文?有如下几点理由:
其一,人性化作文与当今世界主流社会思潮相一致。当今世界主流社会思潮就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核心就是关注人、尊重人、理解人,把人当作目的而不当作手段。有人说,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已成为时代主题,而这正是拜人文主义所赐。在西方,把人文主义思潮推向一个高峰的是9.11事件。因为,9.11事件公然以毁灭人的生命为目的,自然要招致全人类的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借此打出“人权”的招牌而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局部战争,同时又把“文化”作为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文化帝国主义的侵略。新世纪以来,我国主流社会思潮也转到了人文主义方面,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是为顺应主流社会思潮转变而对执政理念进行了必要的更新。当然,2003年“非典”事件的出现促进了这种更新过程。此后,我们党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其间都渗透进了人文主义的内容。
其二,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高考作文命题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比如,美国西北大学一道作文题是: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芝加哥大学的一道作文题是: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素质传给了你?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道作文题是:什么是你曾经不得不作出的最困难的决定?你是怎么做的?美国这几所大学的作文题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国高考作文命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都是内省式的,如谈“诚信”之类,这些作文题要求考生作道德的自我批判,自然是满纸“伤心泪”了。进入新世纪,作文题开始向人性化、生活化转变。以上海的作文题为例:2004年的是“变”、2005年的是“忙”、2006年的是“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的是“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年的是“他们”,其人文色彩很浓。再如:2008年语文高考作文全国卷之一就是要求根据所提供的一段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去拟题作文。而浙江卷的是“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湖北卷的是“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是“生活在自然中”,安徽卷的是“带着感动出发”,广东卷的是“不要轻易说‘不’”,天津卷的是“人之常情”,四川卷的是“坚强”,辽宁卷的是“交通灯的故事”,江苏卷的是“好奇心”,广东卷的是“春来草自青”等等。这些作文题昭示着两点:一是生活化、人性化作文越来越成为共识,二是通过开放式命题,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显然,这种命题意图与美国一些大学惊人一致。
其三,文章本是性灵之物,它所表达的当是个体生命的体验,当然也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或个性的自然展示。仅此而言,人性化作文与概念化作文也就有了根本性的差别。前者兼具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而后者则过分强调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换句话说,人性化作文是因性灵表达、生命表达的需要而作文,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因情而生文”;概念化作文则是从概念出发、从模式出发而作文,即或它也强调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但在这里,情感脱离了个体的生命体验而成为了一种思维层面的抽象之物,因此考生作文,就只能“强说愁”,如同古人所说,只能“为文而造情”了。
其四,概念化作文完全把中学生的思维规范化、模式化、定势化了。西方有一种社会管理理论叫做框架理论,这种理论已被移植到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框架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框架,所谓框架就是一种“思考结构”。我以为,多年来我国中学作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运用社会管理的框架理论训练和管理学生思维。如果这种说法能够成立,那么概念化作文的弊端也就显而易见了。
概念化作文首先是在构思上设定框架或模式,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里面。比如现在流行“三三三式”作文模式,即开头三句排比,中间三段排比,结尾三句排比。据说,这样写起笔就豁人耳目,结尾则余音缭绕,中间又显得饱满充实。其实,依据我多年评阅高考作文的经验,用这种模式写出的文章,大都空泛得很。仅以今年湖北省高考作文为例。湖北省今年的高考题是“举手投足之间”,给的一段材料是如何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有一位考生的作文开头就是三句排比:是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让大树秀而繁阴?是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让陌生人脸上映有微笑?是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让自己心上的阴霾倾刻化为乌有?答案很简单,是善。中间则是三段排比,其内容概而言之则是:人与自然如何相处?请善待自然;人与他人如何相处?请善待他人;自己与自己如何相处?请善待自己。结尾又是三句排比:让自然返青,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信任的桥梁,让自己的生命平凡而又坚强。这篇文章结构上的起承转合似天衣无缝,但材料却是在《作文经典》之类的书中找到的,作者所显示出的功力仅仅在于巧妙地把这些材料装进已设定的框架内。
在文本表达上,概念化作文的话语方式也高度模式化。这里也以湖北省今年高考作文为例。我归纳了一下,无论是叙事性散文或是议论性散文,其开头、结尾或正文部分,考生用得最多的是疑问句式、祈使句式和假设句式。疑问句式已如上述。祈使句式的例子有如:“请尊重一枝树叶对自由和阳光的追求,弯腰,别自私地为自己的路而葬送他们的旅途;请谦虚地与人方便,那是在电梯门口轻轻一让,在公共汽车上默默地一让;请记住自己永远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连,即便是你一个人倾听寂静的时候。”假设句式的例子有如:“也许我们不能像日本松之助老人去森林里向每一个树桩跪下忏悔,但我们可以扶起路边的小树,举手之劳;也许我们不能像复旦学子开展街头回收废电池的活动,但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废电池交给回收站,举手之劳;也许我们不能像柯尼莎一样成立一个动物收容所,我们也可以放走关在笼里的鸟儿,让它自由飞翔,举手之劳。这样整齐划一的句式美不美?有人很欣赏,我也承认考生的文字功底不差,只是这种句式如果不是批量生产的,而是用来表达自己切身体验过的生活,那就的确美了。
中学作文教学的理念重于一切。但是要摆脱概念化作文理念的束缚,转到人性化作文理念上去,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认为当前急需要做的就是在思想上真正懂得人性化作文的要义所在,并在实际的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人性化作文的要义就是:写身边事,讲平常理。写身边事就是写自己亲身经历和有深刻感受的事,这是就记叙文而言的。近些年来,高考作文中有一种奇怪现象,就是很少见到纯粹的记叙文,仿佛考生都不会写这类文章了。比较多见的则是抒情性散文,不过,虽称之为“抒情性散文”,却又不见有根有底的“情”在,给人的感觉却是作者在那里“欲哭无泪”,空发感慨罢了。人性化作文就是要求在具体地记叙身边事中展现真情实感。有一篇中学生作文写的是周末一家三口聚餐时的情景:住校的女儿回家,妈妈炒了几道好菜,爸爸高兴地斟上满满一杯酒。妈妈笑着打了一下他的手,怪他贪杯,爸爸笑着说,一星期没见到女儿,今天我好高兴呵。其乐也融融,其爱也浓浓,就这么一个生活场景,把和和睦睦的家庭情趣真实地展现出来了。可惜,这样的文章,在高考作文中很少见到。
说平常理,就是写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弄懂了的道理,这是就议论文而言的。其实,近些年来,高考作文中纯粹的议论文也不多见。写得最多的是议论性散文。这类文章大多按“三三三式”结构模式写的,空发议论是其通病。为什么形成这一局面?也许从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话里可以找到部分答案。这位中学语文教师告诉我,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他平时常和学生讨论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学生很感兴趣。我对他说,这是在拔苗助长。哲学是什么?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哲学就是反思。一个高中学生,其生活阅历有限,知识积累也有限,能反思什么呢?要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应当从弄懂平常理做起,也就是从回答“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开始。
因为人性化作文特别强调“人性”的真实流露,这就需要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上付出更多心血。现阶段,尤其应当结合四川大地震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和事去教育他们热爱生命,让他们真正懂得生命之可贵、之重要。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会热爱别人、尊重和宽容别人,才会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在文中有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据说,今年四川的考生在写“坚强”这个题目时,好多人都是哭着写的。这些考生刚刚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体验,其中有的学生永远失去了亲人,他们内心的悲痛和生命意识自然要强烈得多。虽然,湖北不在震区,但是通过电视直播,许多考生也对这场大的灾难感同身受。这也是一种体验,因此,有不少湖北的考生也写下了令人感动的文章。请读读下面的一段文字:
“弯下腰,伸出手,这是一个多么谦卑的姿势,却又是人性高贵的君子的一个多么温暖的手势。我和许多人,和你一样,被汶川一震震碎了许多奢华的念想。电视里反反复复地播放,志愿者们穿行于废墟间、病房间,弯下腰、伸出手,去拥抱孩子们泪痕纵横或木然痴然的小脸。他们说弯下腰才能和孩子们对视,弯下腰才能明了他们的惊恐和悲哀。因为弯下腰,你的心会很低很低。心甘情愿地弯腰,是因为心甘情愿的爱。你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爱很重很重,压得你的心坠落下去,从虚无的半空中坠落到尘埃里,开出洁白的花朵来,馨香流淌。”
这段文字说,这次大地震“震碎了许多奢华的念想”,又说那种深沉的爱压得你的心从“虚无的半空中坠落到尘埃”,这正是一种生命意识觉醒的真实表露。因此,似乎可以这样说,四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当然,它也以残酷的方式把“生命意识”深深地镌刻在了我们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