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21 10:06:00 浏览:653 来源:杭州家教网
现在的孩子,到底谁管得多?近日某市某区出炉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照管孩子的程度远低于母亲,母亲是孩子主要照顾者的家庭占71%,父亲是孩子主要照顾者的家庭仅占18%。当然,复旦大学胡守钧教授等专家认为,爸爸管还是妈妈管并不重要,关键是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应“抓大放小”,既尊重孩子的隐私,也能够给孩子的发展把住方向。
抽样调查
孩子与妈妈冲突多
在这份《长宁区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父亲担负的责任角色低于母亲。但报告同时显示,儿童在处理自身事务时有较大自主权,71%的家长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但有8%的家长“偷看孩子日记、短信或聊天记录”。近九成的家长和孩子知晓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长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需求,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沟通、减轻儿童学习负担、优化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而去年某市妇联公布的一项《中学生家庭亲子冲突的实证与干预对策研究》显示,整体上中学生与母亲的冲突比与父亲多,在与母亲的冲突上,因学业问题和母亲发生激烈亲子冲突的青少年比率占到了8.8%,其次是生活安排方面,其比率占到了6.0%。
心理解析
父母的影响能完善孩子人格
为什么父亲在子女教育方面相对“缺位”?这种“缺位”会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效果?心理学专家分析认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在许多家庭中,父亲担负了家庭的经济重担,经常忙于工作,母亲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时间相对较长。照顾得多,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心理学专家指出,父亲与孩子的交往,在与母亲和孩子交往衬托下,有助于孩子对男性和女性的作用及态度产生理解。如果没有父亲的参与,男孩的男性特征和女孩的女性特征都将因没有鲜明对比而受到削弱。由于父亲引导孩子参与的游戏往往较多是运动性、技术性和智能性的。父亲较多以他们固有的男性特征,诸如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自信心等影响孩子。他们热情、宽厚、敢于冒险、勇于坚持等特征,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和学习。这就与孩子从母亲的性别特征中得到诸如关心别人、同情心、温和、善良、坚韧、善解人意等方面的特质潜移默化结合起来,形成孩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
专家观点
父母应扮演不同角色
复旦大学胡守钧教授认为,现在个别父母对孩子“包”得过度,而疏于在大方向上的引导。这个问题在父亲或母亲身上都存在,与性别并没有直接关系。传统意义上的“慈母严父”,呼唤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扮演不同角色。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自决权,尊重他们的隐私,在具体细节上大胆放手,通过适当的专家咨询和了解给自己的教育方式定调,有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