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5 18:09:00 浏览:716 来源:杭州家教网
正值暑假,在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中,“国际游学”格外引人关注。据北京边检机关的统计,7月份,年龄在10岁到20岁之间的青少年出境人数为7万余人次,出境青少年中,假期“游学”的中国学生占四成多。尽管对这股“游学潮”有“性价比趋低”的种种抱怨,但却依然阻挡不了游学团费、航线票价、报名人数等持续看涨的势头。“国际游学热”的根源在哪里?当如何正确看待“国际游学”?怎样游学才能物有所值?本版将围绕这些话题进行探讨
采访嘉宾
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婷: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国际部负责人
强劲需求催热游学市场,健康发展亟待规范
记者:今年暑假,各类“游学夏令营”、“暑期看世界”、“国际游学”项目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大中小学生选择出国游学。北京边检机关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年龄在10岁到20岁之间的青少年出境人数为7万余人次,其中,假期“游学”的中国学生占四成多。尽管对有些游学项目名不副实,仅仅等同于高价出国游的争议不绝于耳,但国际游学却在争议声中升温。对于这一现象,您怎么看?您认为国际游学热的原因有哪些?
王辉耀:出国旅游以及仅仅只是旅游途中“参观国外名校”,本质上依然是“游而不学”,当然不能算是“游学”。游学潮的出现,原因在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个人国际化素质的日益强调,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更多的家庭有条件送孩子“游学”,这一潮流只会有增无减。但是,那类“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对整个游学市场是一种损害。
刘婷:目前我国的游学市场尚不规范,游学游走在各个管理部门的缝隙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没有规范的定价体系,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准入标准,游学产品和线路品质确实参差不齐。但对一个负责任的机构来讲,想将游学项目作为长期项目来做的话,只图短期利益的行为是不可行的,现在的消费者并非完全盲目,信息渠道很多,是可以进行选择和甄别的。
今年暑期国际游学市场升温,可能是因为去年暑期正逢甲型流感,整个游学市场受到压抑,很多家长就把游学计划顺延到今年,从而造成了今年游学市场的火爆场面。但我认为,游学热的深层原因还得归结到对游学意义的认识上。
倡导知行合一,在体验中开放视野和胸怀
记者:如何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游学”?其与出境旅游有啥区别?游学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辉耀:真正意义的“游学”是一种返回教育与学习本质的教育模式。出境旅游中可能有学习,但目的更多是一种休闲。“游学”更主要是“学”,而且“游”本质上指的不是旅游,而是强调体验式的学习、跨文化与国界的学习,一种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精神。对于学生来说,在寒暑假进行游学也不影响正规方式的教育,没有钱可以在国内游学。
教育的本质在于成才,而非获得文凭。而培育人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式学习。中国的平民教育始于孔子,当时孔子即率领诸弟子游学列国,不求文凭,不为镀金,不分年龄,不限地点和时间,但求提高个人开放的视野和素质,在形式上也区别于包括留学在内的学校正规教育,更注重实践和跨文化体验式学习。
刘婷:作为新东方国际游学项目的负责人,多年来,无论是学生和家长,还是媒体,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国际游学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国际游学与国际旅游有区别吗?”我一直在项目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观察、思考这些问题。
随着项目发展越来越大,当我见到学生游学归来后的可喜变化和家长感激的心情时,当我面对很多孩子游学归来明确了留学的打算,并且在国外的留学生活非常顺利时,我的内心越来越坚定了要在新东方把这个项目做强做大的决心。因为它带给学生的绝非简单的一次国际旅行,也绝非留学前出国看一看、提高一下英语那么简单,它是一次精彩的人生体验,它是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形成阶段,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感受世界、了解世界的难得机会。这次经历对一个学生而言,无疑会令他们的内心受到很多触动,引发他们更多的人生思考,从而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但真正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有很多细节方面的考虑,包括行程的设计、国际家庭的挑选、领队老师的选择,等等,这对组织机构来说,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