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2 16:35:00 浏览:714 来源:杭州家教网
当你对某人有好感时,回觉得他的举止言行一切都好;相反,对某个人印象不好时,便回觉得他什么都不好。 这种评价他人的心理变化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由于“光环”笼罩着被评价的人,会给正确评价一个人带来了各种极其微妙的情感影响 和心理障碍。
在幼儿园和家庭里也可以有“光环效应”,它往往产生于评定者对某个孩子还不熟悉、不理解时期,因此容易被孩子的外貌、个别表现所掩盖,妨碍了对这个孩子进行全面的、深入的了解。例如,芳芳小朋友,第一天刚到幼儿园,父母便向老师介绍他的女儿会弹琴、爱唱歌、很聪明、也很乖,在家长制作的“光环”照耀下,老师一直认为芳芳虽然是个“好孩子”,并给予更多的关心 。其实,芳芳虽然在幼儿园里很听话,但在家里却娇气十足,脾气也不好,而且计算、动手能力都较差。相反,王刚小朋友,相貌平平,说话时口齿不清,调皮,有时还会闯祸。家长、老师都认为他是个不太好管的孩子。其实,王刚也有不少的优点,如能为集体做好事,铺被、搬桌总是抢在前头,虽然他唱歌、跳舞不及别人,念儿歌、讲故事也总落在最后,但他的计算速度超过其他小朋友,折起纸工来又快又好。
通过上述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光环效应”在评论孩子时常常有片面性,尤其在教育上起到消极的作用,不仅影响师生、亲子之间的关系,,而且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不利。但是,“光环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家长以及幼教老师在评论孩子时要尽可能避免“光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