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杭州

如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010/8/25 14:02:00 浏览:1091 来源:杭州家教网

把阅读方式加以巧妙和灵活的应用就产生了阅读理解策略的问题。寻求最佳策略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应用以下一些理解的策略,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理解水平。
  (一)语言理解策略
  语言理解策略就是借助于语言材料建构意义的过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接收文章提供的信息,然后使用已有的知识,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聚焦、预测、推断和监控,进而揭示语言的意义。文章信息是通过字、词、句体现出来的,因此,语言理解主要反映在对字、词、句的聚焦、预测,推断和监控下。
  1. 聚焦
  一篇文章有很多信息,读者不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个信息单元,而是抛开那些冗余信息、枝节信息,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效信息上,这就是聚焦。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没有聚焦只是被动感知,那是一种低层次的阅读水平。主动的聚焦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增强理解程度。不过,聚焦的水平和速度取决于对字、词、句的熟练掌握程度,能迅速地辨认单词和理解句子含义的人,才能迅速、准确地聚焦。因此,训练学生聚焦的能力,是以他们熟练掌握字、词、句的知识为前提的。
  2.预测
  预测是读者在对字、词、句的识别加工时,对它们蕴含的意义及后面内容的估计和预见。读者自始至终都在理解、揣测作者的意图,达到心灵的沟通。例如,当读者读到“蚂蚁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一句时,若能马上预测到后面内容一定是具体地讲蚂蚁成长过程的三个阶段,那么,就能准确、迅速地把握后继内容了。
  3.推断
  正确地理解语言是建立在正确的推断基础上的。推断在语言理解过程中是个特殊的阶段,推断正确是阅读理解水平高的表现,它要求读者在大脑中进行一连串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对已知的事实作出合乎逻辑的联想,以已知的事实为依据对作者希望表达而又未作明确表达的意思进行正确的推理。如某一观点、某种事物的原貌,由于不便说明白或没有必要说明白则留下表达上的空白而给读者留下推断的空间。
  不过,推断不是离开原文的臆断,不能把自己的主观臆测强加给作者,推断必须有理有据。正确地推断应具备这样几个技巧:(1)弄清作者的意图,以及写作的缘由。(2)分析材料提供的信息。(3)注意字、词的原意及引申含意。(4)依靠句子的含意推断作者的言外之意。
  4.监控
  阅读理解监控是指对阅读过程的理解程度的一种自我评价和调整。阅读理解是读者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调整,它的实质是控制和评价读者自己的理解活动,其功能不仅仅是为了阅读理解的完成,而且也是为了监测其完成的过程和效果。它既作为特定领域的知识而存在,又作为一种工具而发挥作用。
  学习者在进行语言理解时,教师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便他们不但知道对语言的理解,而且知道怎么理解,并使对自己的效果评价伴随在整个理解过程中,不断察觉错误,调整阅读目标,警惕偏差的产生。一旦产生偏差,及时加以控制。
  (二)寻找中心句的策略
  文章段落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而句子又总是围绕着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思路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因此,我们常说的读懂段落,实际上就是读懂这段的中心意思。一段文章内容中往往仅有一个中心句,这句表达主旨的话,即为全段的核心或关键,其他句子都是围绕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条分缕析的表述。段落中出现的这种表达主旨的句子就是中心句。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准确地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对于理解段落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寻找到了中心句,就把握住了段落的核心,其他句子的意义和作用,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寻找中心句的策略实际上是个抓主要矛盾的策略。
  寻找中心句并非难事,是有规律可循的。通常情况下,中心句的出现有三种情况:一是出现在一段的开头,即在这一段中,首先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对本段的内容进行概括或揭示,然后再具体介绍或分析,这可称为“首括式”。二是把中心句置于段尾,具有总结式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可称为“尾结式”。三是出现在段落中间,这种表现形式是在段落中间安排一句话统领全段,这可称为“中领式”。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寻找中心句的意识和能力。
  (三)掌握段落内部层次结构的策略
  文章的每一个段落总要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而这个意思的表达又总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按逻辑进行的。这样,在段落里面,就形成了一种表达结构,因此,要读懂段落,就要掌握段落内部的层次结构。
  掌握段落内部的层次结构,通常应掌握内容层次发展的分界线。文章内容的层次总是按一定思路向前推进的,层次的发展变化在内容上总有个分界线,这个分界线一般来说就是表达发展变化的标志。因此,准确地把握表达内容发展变化的分界线,是掌握内部层次结构的关键。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杭州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8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